2007/05/29

如何銷售創意?


書名:知識煉金術
出版社:遠流

如何銷售創意?
有專家說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 任何實體資產已不再是競爭力的來源, 所有的工廠有一樣的設備和廠房, 可能只能靠其他的部份產生差異。那麼, 沒有資金但具備創意時, 又有什麼樣的機會將創意的位能轉換為創新的動能呢? 創意是否能獨立於龐大的實體資產而產生價值呢? 在知識煉金術一書中對銷售”知識”有以下的建議, 或許可以用在創意的銷售:
一.將產品知識化如果已有某項產品, 那麼要將知識增加到產品(包括服務)中, 然後銷售。例如電腦及藥物等高科技產品, 或者沃爾瑪這種通路, 知識是埋藏在產品內的, 顧客不用了解產品就可以使用這些產品。
二. 將知識產品化將知識萃取出來, 加以包裝再銷售。這個方法除了為現有企業找出創新之道, 也適合開創新事業用。例如統一超商就可以在龐大的零售資料萃取出很多資訊甚至作為產品銷售。其他如客戶資料, 物流資料及各種專業知識或know-how, 都有可能獨立作為新事業的產品, 雖然大多企業不察覺或只是加在現有事業中。另外, 該書也提到還有多種運用知識管理的方式 (可參見”知識型企業”一文http://www.kmadvantage.com/docs/km_articles/Becoming_A_Knowledge-Based_Business.pdf), 包括了流程管理, 雖非銷售直接知識產品給顧客,但利益最後可以反映給他們。由這些觀念, 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如何把創意加在事業中, 甚至不一定是直接在產品中出現。參考: http://www.odnetwork.org/odponline/vol32n4/knowledgenets.html (知識網路與實務社群)

2007/05/28

消除或減少現有的功能

看到藍海策略書中有一個有趣的例子: 美國空軍在設計戰鬥機的時候, 不同的軍種有不同的規格要求。海軍強調飛機必須堅固耐用,能通過在船艦起降的考驗。陸戰隊必須設計能在短短的跑道起飛的飛機,達到快速應變的要求。空軍想要速度最快、最新式的飛機。聯合攻擊戰鬥機(JSF)卻挑戰這種企業傳統,把上述三種不同的部門視為未經開發的非顧客,並打算加以統合,納入一個性能更高強、成本更低廉的戰鬥機新市場。他不根據不同軍種要求的不同規格與特性,對產品加以分類與分別開發,卻質疑這些差異,並探索這三個原來不相聞問的軍種所要求的飛機的重要共通性。
這種探索程序發現這三種飛機要求,擁有兩種基本上相同的組件:航空電子設備軟體和引擎。共同生產和使用這些組件,可以使製造成本大為降低。此外,雖然每個軍種都有一長串極為獨特的規格,可是所有軍種的大部份飛機執行的任務大致相同。進一步研究三個軍種的獨特規格,有多少項目對個軍種的採購決定具有決定性影響。有趣的是,海軍的決策關鍵與各種廣泛因素無關,卻可以歸納成兩個最基本要求:堅固耐用和容易維修保養。陸戰隊雖然有很多獨特需求,可是真正使他拒絕共同採購飛機的決定性因素只有兩個:短程起飛和垂直降落能力,以及強大的反制能力。空軍的任務是在全球各地維持空中優勢,因此必須擁有速度最快和操作最靈活的飛機,也就是性能必須由與各種現在和未來的敵機。這些飛機也必須擁有隱形科技,使雷達不易發覺追蹤,另外兩個軍種則缺乏這些要素。對未經探索的非顧客群獲得的以上發現,使得聯合攻擊戰鬥機成為可行計畫,為這三個軍種製造一種結合重要因素,並減少或消除其他一切的因素。消除或減少的是每個軍種視為理所當然,可是實際價值不大,或只是為了擊敗競爭對手過度設計的因素。結果三個軍種的飛機,有大約二十種的競爭因素受到消除或減少。這種設計使每架飛機的價格,從目前的一億九千萬美元,降到三千三百萬美元的。同時性能卻超越的目前三個軍種最優秀的飛機:空軍的F-22,陸戰隊的AV-8B獵鷹噴射機,海軍的F-18。JSF以更服務低的成本提供更優秀的性能,創造出卓越價值。
這個案例看起來單純,但在實務上進行時卻需要非常多的反常識的分析。尤其是消除或減少現有的功能,通常和一般人的常識相反,往往會遇到強大的阻力。但是這種策略,鼓勵我們不在別人定義的市場中達到最好的結果,而是重新定義市場區隔以及目標客戶的能力,才能跳脫紅海的競爭。

Caivology 創新方法學

Caivology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指涉的是原創思考及創新的方法, 如果寫到新發明時, 著重說明如何想到此發明而非發明本身; 新的business model內容之外, 要探討如何建構出來; 文藝作品的誕生又要那些條件。例如:
1. 個人如何培養創造力? (產生靈感的撇步)
2. 團體或企業如何創新? (含腦力激盪法, 企業研發流程)
3. 如何創造新的組織或學派?

另有論壇歡迎分享及探討各種原創思考架構的資源:
1. 蒐集演講mp3及影音檔Link
2. 蒐集ppt及pdf等圖文檔Link
3. 定時通知相關活動, 如演講, 課程, 讀書會

2007/05/21

「藍海策略」

關於創新方法學,我一直有很大的熱情,因為在大學時代,就和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研究討論關於產生創意的方法。直到工作之後,發現單獨的創意並不是這麼實際可以立刻產生效益的事情,它需要很多細節上的努力,以及領導力的訓練,才能夠一點一滴地完成新的事物的創造。

很多孤島般的發明,雖然有絕對的單純和快樂, 也充分的顯示發明人的才華,但並沒有實踐的可能性。因為創新的時間並不是單獨一人的作業,往往牽涉到社會廣大人群心理以及互動、資金的運用、乃至於社會及法律的架構。

在公司上班多年之後,雖然能磨練到與人群互動的經驗,商業甚至資金的基本原則,但也不知不覺也喪失了某些東西。一個當然是年輕時的熱情,因為家庭的因素,令人分心的雜務也越來越多。另一個則是漸漸失去了重新組合的能力,天真看世界的眼光。這是一種更不可逆的沈淪以往大膽的組合力,退化成了疲倦無趣的例行公事,看著有些同齡的人成為打壓後進的保守勢力,以所謂邏輯的理由,壓抑創新的實驗,用財務的眼光,封殺成長的資源。令人不知不覺恐慌起來,看到做特別的事情,是這麼的不受祝福嗎?

但是在台灣多數公司中這種沈淪的情形,少數公司卻是用無比的決心與熱情,擁抱新的事物。台灣的中小企業也許想不到,這些公司用理智卻反直覺的方式,找到了創新的方程式,至少是一部份的方程式。「藍海策略」這本書,用清晰易懂的架構,在陷入激烈戰爭中的產業,找出一條新的路徑。當然, 個人也可以用得上這個架構.

雖然, 這個名詞已經被迅速用濫, 我也是不情願的狀況下去看的, 想不到歐洲人的書還不錯...